看完“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一書後的感想,將分為下面幾點,逐一記錄
- 讀書動機
- 總結(心得 or 收穫)
- 本書適合推薦的對象
- 部分畫線重點
- 書本內容簡單介紹
讀書動機
會挑選這本書來看,其實一開始是想要開始學習如何理財,甚至如何投資(理財不完全等於投資),一開始以為書本裏面會講很多關於如何理財的方式,或者基本觀念之類的東西,加上作者本人在學術的地位很高,我以為會提供一套科學的方法幫助理財,所以引起我的興趣,進而挑中這本書囉。
總結(心得 or 收穫)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比起之前讀的書這本比較像是論文一點(書中出現一個又一個諾貝爾獎得主),作者提出的某些東西,是他自己做了一些專業研究或查找相關論文後整理出來的,認真覺得這是一本對我來說有點硬的書,可能是因為我完全對經濟學的領域不熟悉,有很多名詞、思維我不瞭解,但是因為作者的細心,在專有名詞、比較難懂的思維部分都有特別註解,所以硬歸硬還是可以順利地讀完,就是讀的速度稍微慢一點而已。
其次本書並不如我預想的是教授一些理財的技巧,他主要是講經濟學的分支 – 行為經濟學的誕生 > 成長 > 普及過程,所以閱讀完本書後,對經濟學的知識成長大於理財知識方面,即便如此我也認為這本書有一讀的價值,書中有許多以經濟學的角度切入各種生活的視角,讀者可以從書中例子中知道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理性行為以及其原因,進而套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較好的決策或者用來觀察(推測)他人行為。
書中提到許多東西的,如果都在這寫下,怕是文章會變得太長,因此僅記錄三點我覺得有助益的部分
- 因為稟賦效應,人類會更看重已擁有物品的價值,而且損失帶來的痛苦程度,是獲得所帶來快樂程度的兩倍,因此要避免自己陷入弊帚的不理智情況。
- 有鑑於人類的時間與腦力皆有限,因此人類常會用捷思法(直覺)來幫自己做判斷,這類捷思法導致人們犯下”可預測的錯誤”
- 人類的特定情況下會有”愛好”風險的傾向,當身於那些情況時,必須特別注意自己所下的每一個決定
本書適合推薦的對象
- 生意人,透過某些本書提及的概念,可以幫助自己擬定行銷策略
- 經濟學入門者,如心得中提及,作者在書中提及所多經濟人的思維與專有名詞,並附上簡單易懂的解釋,因此適合未入門或剛入門的人讀
- 經濟學家,本書重點在講述”行為經濟學”,這屬於經濟學的一個新分支(並且極具顛覆性),因此傳統的經濟學家可以藉由讀本書,接觸新觀點
- 股市投資者,書中有幾個章節剛好著重於股市投資上,並且有引用專業的研究論文,可以當作投資的參考知識之一
- 球團總經理(GM)
- 想要推動政策改革的人
- 想知道人類何時行為不理智的人
- 其他
部分畫線重點
秉持著寫心得出發點是想要推坑好書,讓想買卻又猶豫的人更了解這本書,而不是整理書籍,做個人版懶人包,所以我節錄重點的部分,我也僅取部分與大家分享
- 稟賦效應 : 人類會更看重已擁有物品的價值
- 捷思法導致人們犯下”可預測的錯誤”
- 在損失與獲得等量的條件下,人類對損失比獲得更加敏感,這即稱為損失規避
- “短視的損失規避”,更常檢視投資結果的人往往也會變得更為小心謹慎
- 人類有的是熱烈情感,但卻有缺陷的望遠能力
書本內容簡單介紹
- ”行為經濟學的歷史”淺顯的代表本書內容,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驚訝作者記憶力怎麼這麼驚人,看起來這本書就像是把”行為經濟學從一個未存在的概念,慢慢進展變成一門熱門學科的過程”,當成寫日記一樣記錄下來,同時也對作者身處於得高知識份子生活圈感到佩服(身邊盡是一些知名書籍的作者 or 諾貝爾獎得主)。
- ”傳統經濟學”的基礎假設是建立在虛擬的經濟人(完全理性)之上,進行理論探討,而”行為經濟學”是強調採用人類實際的行為結果來發展經濟理論,作者運用其觀察能力,察覺出實際行為與傳統經濟理論明顯相左的地方,其範圍包括,賭場、股市、職業運動、家庭財務、退休金政策 …都有涵蓋,因此書中有許多的研究成果,不單單只是理論,是可以實際被應用在現實世界。
延伸閱讀
經理人的書籍推薦,文中舉出可以現實生活中可以運用行為經濟學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