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03的股災期間,第一次翻這本書來看,那時股市過於瘋狂,在那個期間美股不停的觸發歷史罕見的融斷機制,台股每天也都是大起大落(整體向下),看著這種情況,投資情緒真的不知道是該算是興奮還是鬱悶,興奮看著多支自己追蹤的股票跌到原本預設的購買價以下,不知道該買哪支好(口袋不夠深),另一方面已投入的金額不斷縮水,也一直讓我心驚(一方面疫情發展也讓我感到恐慌),那時看見這本書名掌握市場週期,想說看完這本書也許就能靜下心來,於是就開始看了。

IMG_20200712_230714.jpg

        總結來說,這本書的主旨就是週期,從許多不同的經濟面向說明各領域的週期情況,若要用幾句話概括本書內容,我會說 : 1. 市場走高了必會跌回去,反之亦然 2. 若在跌落時將紙上(帳上)虧損,轉化為實際虧損,那便是犯了投資的原罪 3. 最理想的投資人是可以不受情緒影響,客觀的評估一則事件的利多與利空雙面姓,並按照目前市場情緒調整投資積極度的人。P.S 以上三點的前提是建立在投資策略為價值投資,進行的投資才會奏效。

 

        至於這本書是否對我良好度過這次股災有大幫助呢?老實說,並沒有,因為這次跌太快,回漲的快,我還在翻閱的時候,股市就已經回到我出不了手的點位了,然後一直到現在才完整地將這本書看完。

        但是在202003股災沒有幫到我,不代表這本書沒有養分,相反的這本書看完,有很多觀念上的東西都直接改變我投資的心態,甚至有些論點可以直接拿來與這次股災交互對照,下面列舉一些我認為書與現實相符的事件 :

  1. 氣球洩氣比充氣快很多 -> 2020/03下半月短短幾天,就把股市打回2017/03左右的點位了(0050為例)
  2. 承擔額外風險的報酬要達到最大,只有在(而且只是因為)人們拒絕承接風險的時候,採取行動 -> 台股9000點左右時,每日確診人數正達到最高點,多數人認為恐慌會持續放大,不想進場接刀(包括我),但是9000~8500之間一直買入良好標的的人,即便是買入0050,短短3個月已經上漲了2X%(2020/06/28)

 

作者也有從心理層面去分析一般人的買賣行為,並直言良好的心態與強大的心理素質是一個理性投資人必備的條件之一。多數人在接收新消息或看待新事物時,往往會優先採納與自身觀點相符的部分,對於其他觀點則選擇性略過或給予較少的關注,但理性的投資人會對一件事情客觀的評估該事件所帶來的正反兩面影響。此外投資行為是一件高度與金錢相關的事情,因此容易放大情緒的波動作出非理性的決策,強大的心理素質有助於投資人不會輕易到周遭影響,進而做出衝動的投資行為,書中引用了一句話,我覺得有幾分傳神查爾斯‧金德柏格沒有什麼事比眼睜睜看著朋友發財更能擾亂一個人的平靜判斷,相信這次股災的回升階段有不少踏入投資界的人就是聽見身旁友人或網友們發財的消息,才會動身投入股市的。但投資成功的經驗往往難以複製,就算可以也不會頻繁的發生,於是聽到風聲趕到場的人將錢財投入股市後,大多數不能如預期取得夠大的回報,反而是資金卡在股票市場中無法靈活運用,甚至有可能造成虧損。

 

        看完這本書,我投資的觀點(行為)也有些改變,當我要出手(不論買入or賣出)我都會想起某些書中的內容,然後多想一下我想做的事是出自於情緒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後才採取行動,再者也可以藉由觀察市場情緒(周遭投資人行為)與信用市場的情況,粗略推敲目前處於市場週期的位置,然後做出風險相對較低的決策;而且既然市場乃至個股都依定會遵循週期波動向上攀升,那就更應選擇基本面良好,可以長期存活的企業在相對低點買入(糟糕的價格買入好的資產依舊是壞的投資),等待相對高點來臨即可,最怕等不到那時候企業先破產倒閉,所以要盡可能挑選可以長期存活的企業,此外也要避免企業良好運行,自己卻因為資金上的急需認賠出場的情況發生。


arrow
arrow

    sonyvsshad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